Posted on March 31, 2010 by patricktam
Filed under: AML, Stem Cell Donation, Bone Marrow Drive, Internet 互聯網,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BC Cancer Agency, Canadian Blood Services, Carolyn Tam, Chinese Canadian, Clay Smith, Madellina Lau, OneMatch, other half, Pamela Fayerman, Stem cell, Vancouver Sun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May 1, 2009 by patricktam
追思會促圓譚家宜心願.籲更多華人登記捐幹細胞
本報記者
血癌病患譚家宜在與病魔搏鬥兩年半後,於上周四在北溫獅門醫院(Lions Gate Hospital)過世,得年38歲。曾為譚家宜及家人提供多方幫助的萬錦市天主教中華殉道聖人堂於昨晚舉辦追思彌撒,讚揚她短暫而充實的一生,並呼籲社會特別是華人社區幫助完成譚家宜的心願,登記成為志願幹細胞及骨髓捐贈者,拯救其他病患的生命。
出席追思會的譚家宜叔父譚啟綱表示,譚母劉慕平及哥哥Patrick目前在溫哥華打理定於下周四(五月七日)舉行的譚家宜葬禮。他們一方面為失去家宜而傷心難過,另一方面亦為家宜終於可以擺脫病痛折磨,返回天國感到釋懷。他們知道在多倫多有很多關心他們一家的朋友,在家宜生前及去世後向他們表達問候,他們對此表達謝意。
譚啟綱表示,家宜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充滿勇氣和力量,特別是以自己的努力喚起社會對骨髓捐贈的認識和支持。她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她取得了我們活著的人尚無法企及的成就。作為她的親人感到無比驕傲。他表示,家宜的家人除感謝各界長期來的協助,也希望華裔人士繼續參與捐贈幹細胞及骨髓登記,而這也是譚家宜的遺願。
譚家宜葬禮下周四溫市舉行
譚家宜於2006年12月作例行的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並於同年接受化療,之後她的白血病又在去年4月復發。
因為全球只有30萬華人登記成為捐贈者,僅有5%的機會找到合適的幹細胞。多倫多小麗莎骨髓基金會及王裕佳醫生等發起全球華裔幹細胞登記行動,得到加拿大華人團體的熱烈響應。總計在多倫多及溫哥華的活動中,共收集到超過2,300個樣本,隨後活動又移至香港和美國進行,反應也十分熱烈。此後還曾透過接觸英文媒體,並設立互聯網設網站http://www.SaveCarolyn.com,呼籲捐贈者登記捐骨髓。雖然譚家宜最終有找到合適的骨髓樣本,但由於她已接受第三輪化療,身體非常虛弱,未能進行移植手術。為就近療養,譚家宜在今年一月自多倫多搬至卑詩北溫居住。她最後不敵病魔,於上周四下午平靜離世。
出席追思彌撒的王裕佳醫生表示,他日前剛剛與在溫哥華的家宜母親通過電話,在四周前家宜由多倫多搬住卑詩之前,他還有同她一起吃飯,此後還通過電郵聯絡。王裕佳醫表示,在為家宜尋找配合的骨髓配型期間,有三千多位華裔人士登記成為志願骨髓及幹細胞捐贈者,有數位與家宜情況類似的病患因此找到合適的骨髓。家宜雖然離世,但她間接挽救了其他病患者的生命。王裕佳表示,加拿大目前正在籌建臍帶血庫,未來它將成為更有效的挽救生命的方式。而華人社區不日亦將展開捐贈臍帶血的推廣教育活動。
Filed under: Newspaper 報紙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December 18, 2008 by patricktam
http://www.mingpaotor.com/htm/News/20081218/tfa1.htm
<明報專訊> 兩周前赴美國巴爾的摩Johns Hopkins醫院,準備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的華裔血癌患者譚家宜(圖),出發前滿懷重拾健康的希望,不料檢查結果發現體內仍存在癌細胞,最終無法進行手術的她,於上周六返回多倫多的家中。
遭受沉重打擊的譚家宜難免感覺失望,她昨日透過電話表示,現階段她的身體狀態無法接受記者的訪問,但就會電郵一封聲明給《明報》,透露她此行由於(化療後)體內仍然存在癌細胞而無法進行手術,以及她希望對公眾透露的信息。
記者昨日聯絡到譚家宜﹐她的聲線聽來無比疲累,譚家宜表示,她和母親目前正身處醫院,不方便講話的同時,亦希望記者理解她目前身體狀況仍未有接受訪問的準備,亦表示「不知下一步該如何辦」,隨後譚家宜依約給記者電郵來一封個人簡短說明。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不僅是向公眾報告我的近況,還要提醒大眾,亞裔骨髓捐贈者的樣本數量仍然相當有限,希望在這個聖誕期間,大家不僅是閱讀我的故事,同時亦能採取積極行動登記樣本,支持所有的亞裔血癌患者。」
「過去兩周,我們在Johns Hopkins醫院進行了各種骨髓移植的前期檢查,檢查發現體內仍然存在癌細胞,表明我不符合做骨髓移植手術的條件。」
「在這一刻,我們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做:我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化療?我愈來愈脆弱的心臟,是否還能承受在別的醫院做骨髓移植手術?假如美國別的醫院能做這個手術,安省OHIP能否仍舊資助我的手術費用?」
“It is important to me that the next report is not just an update on my situation, but to remind the public again, that marrow transplant is limited within one’s ethnic group, and I hope that people will not just read our story but support all Asian leukemia patients, now and in the future, by Taking Action and registering to be a marrow donor right away.
We spent the past 2 weeks at Johns Hopkins doing various pre-transplant testings, through which they found traces of leukemia cells in my marrow, plus my blood levels have been dropping consistently, which rendered me ineligible for the Non-myeloablative Haplo Transplant.
At this point, we really don’t know what the next steps are – Do I need more chemo? Has my heart become too weak for standard Myeloablative Haplo Transplant? Will OHIP still cover me if another hospital in the States would take my case?
There are a lot of unknowns right now, although my family and I are very touched by all the well wishes we have received and will continue to draw strength from the support from the community.”
譚家宜於11月29日在母親和友人的陪同下赴美國巴爾的摩Johns Hopkins醫院,準備在明日接受弟弟的骨髓移植,雖然弟弟與她的骨髓配對率只有五成,但院方將配以藥物等技術來提高配對成功率,該院進行這類手術的平均成功率達八成半,去年更達97%。而Johns Hopkins醫學院及醫院在美國都是首屈一指的。
Click here for your local Registry’s link and REGISTER TODAY to help Carolyn and Others.
Filed under: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Carolyn Tam, haplo transplant, Johns Hopkins | 2 Comments »
Posted on November 30, 2008 by patricktam

■王裕佳醫生(左起)、譚家宜、劉慕平為家宜終於找到了希望而慶賀。本報記者攝
http://www.singtao.ca/tor/2008-11-29/1227952497d1461417.html
譚家宜赴美將接受新療法.與胞弟進行骨髓移植 配對率50% 醫院成功率達85%
[2008-11-29]
本報記者
多倫多華裔血癌患者譚家宜(Carolyn Kar Yee, Tam)的治療出現轉機,美國一間醫院進行一種骨髓移植的最新技術—Haplo-Transplant(單倍體-移植),使家宜可以和其親弟弟之間進行骨髓移植,雖然雙方的配對率只有50%,但美國這間醫院的成功率卻達到85%。家宜和母親昨日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們將即日赴美,相信等待家宜的將是一個健康的未來。
一直幫助譚家的王裕佳醫生解釋說,家宜之前一直希望找到100%配對的骨髓,所以在全球範圍的陌生人當中尋找,因為愈是配對成功率就愈高,但大半年的尋找沒有任何結果。譚家也曾考慮過讓家宜的弟弟提供骨髓,但兩者的配對程度只有50%,「加拿大醫院大都採用傳統的骨髓配對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親屬之間如果配對率為50%,手術的成功率就很低,我估計不到四成。」王裕佳表示,正因為此,譚家人之前一直沒有讓家宜的親弟弟提供捐贈,因為覺得手術太過風險。
王裕佳醫生表示,但是上個月事情突然出現了轉機,家宜在多倫多瑪嘉烈公主醫院(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的主治醫生向她們提供了一個新情況,位於美國馬里蘭州Baltimore市的Johns Hopkins Hospital醫院,近年採用了一項新的骨髓移植技術—Haplo-Transplant,主要是針對50%配對率的親屬骨髓捐贈者,手術效果顯著,去年該醫院共做了68例該手術,其中66例都存活下來。
絕望中看到希望
家宜的母親劉慕平表示,這個新的技術讓她們全家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因此決定立即動身前往美國,她們今日就將開車去美國,家宜的手術日期定在12月19日,在那之前,弟弟將從香港前來為姐姐提供骨髓。「她們姐弟感情很好,弟弟幾次從香港飛來,為姐姐的捐贈呼籲。」
她表示,因為Haplo-Transplant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因此手術費高達50萬美元,但非常幸運的是,安省醫療保險(OHIP)願意負擔所有的手術費。劉慕平對此表示非常幸運,她說,「家宜大概是第一個送到加國以外的地方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的人,因為以前沒有類似的例子,而該手術又還在試驗階段,因此OHIP起初不願意承擔這筆費用,多虧了家宜的主治醫生一次又一次的與OHIP方面交涉,最終獲得了成功。」
劉慕平表示,除了手術費外,她們也得承擔藥品和住房飲食的費用,估計也要花費3至4萬元。因為這個手術不用住院,所以她們打算在外租一間房子,大概會在美國那家醫院呆3至4個月,然後會回溫哥華定居,因為那裡親友比較多。
Filed under: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Carolyn, Haplo, Johns Hopkins, Leukemia News, Princess Margaret, Tam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November 29, 2008 by patricktam

左起﹕王裕佳醫生﹑譚家宜和其母親劉慕平合照。(孔偉民攝)
http://www.mingpaotor.com/htm/News/20081129/tbc1.htm
【明報專訊】早前向加國華社和不同族裔呼籲捐出幹細胞 樣本﹐盼醫治血癌的多倫多華裔女子譚家宜﹐現獲得胞弟譚家強捐出幹細胞移植,並有50%合適機會﹐定於今日啟程前往美國馬利蘭州的Johns Hopkings Hospital進行Stem Cell Haplo Transplant幹細胞移植手術。
譚家宜本人和她母親﹐及長 期協助譚家宜尋找合適幹細胞的王裕佳醫生﹐3人均對今次手術成功深具信心。王裕佳昨日聯同譚家宜﹑其母親劉慕平會見傳媒。譚家宜表示經為她治療血癌的瑪嘉 烈醫院醫生建議﹐前往美國以進行Stem Cell Haplo Transplant幹細胞移植手術盛名的Johns Hopkings Hospital進行上述手術﹐她說捐出幹細胞給她的是在香港的胞弟﹐他會於稍後前往當地醫院與她會合﹐她會在當地停留約4個月。
譚家宜指是次手術費用獲得「小麗莎基金」資助和安省OHIP承包費用﹐但其他費用包括食住交通費及醫院外以藥單購買的藥物﹐則需自行支付。
她說手術後會返回多倫多瑪嘉烈醫院繼續由專科醫生跟進病情﹐而她則會分別在半年和一年後再到Johns Hopkings Hospital覆診。她特別感謝王裕佳醫生過去多月對她病情的關懷﹐和社區人士對她的支持。
王 裕佳表示﹐Stem Cell Haplo Transplant幹細胞移植手術是可醫治血癌﹐但進行此種手術條件是捐出幹細胞人士必須是進行手術者至親﹐他指過去多年在Johns Hopkings Hospital進行Stem Cell Haplo Transplant幹細胞移樹手術﹐成功率高達85%﹐加上譚家宜年青相信康復會更快﹐故此他們對是次手術十分具信心。
他說雖然加國魁省有醫院亦可進行上述手術﹐但輪候時間極長﹐而譚家宜現在的健康狀態是最佳時候進行手術﹐加上又獲悉其胞弟捐出的幹細胞有逾50%合適機會﹐因此譚家宜到美國進行手術是合適時候。
譚家宜母親劉慕平感謝各界人士尤其是華社﹐過去長時間協助女兒尋找合適移植幹細胞﹐她呼籲華人繼續捐獻幹細胞樣本﹐好讓一些需要幹細胞移植的血癌病患者﹐獲得合適幹細胞而可重獲新生。
市民欲進一步了解有關血癌患者譚家宜資料﹐可瀏覽網頁www.savecaroly.com。
Filed under: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Carolyn, Haplo, Johns Hopkins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November 29, 2008 by patricktam
(星島)11月29日 星期六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前講師吳志韜因早前移植的骨髓纖維化,而急需再次移植骨髓。香港大學 血液及腫瘤科講座教授梁憲孫醫生指,香港每年亦約有二百名跟吳志韜一樣患有血癌 的病人需進行骨髓移植,但當中卻有五十至七十人未能找到合適的骨髓,甚至因等不及進行手術而撒手塵寰。梁憲孫強調捐骨髓非常安全,呼籲港人伸出援手。
向內地台灣 找合適骨髓
香港骨髓捐贈基金資料庫於一九九一年成立,梁憲孫指,骨髓庫現約有五至六萬名捐贈者資料,他指,現時有少數捐贈者的骨髓初步與吳志韜脗合,但仍需多個步驟才能確定是否適合移植,他們亦會到內地及台灣的骨髓庫,為吳志韜尋找合適的骨髓。
每年約一千血癌新症
梁憲孫透露,香港每年約有一千名血癌新症,當中約二百人需進行骨髓移植。不過,他透露每年只有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人能進行手術,「有的未找到骨髓,有的病情惡化得太快,等不及手術已過世。」
他指,雖然已就捐贈骨髓進行了十多年宣傳教育,但仍有不少人不願意捐骨髓。
他強調捐骨髓非常安全,市民可到紅十字會 輸血服務中心登記,進行抽血檢驗。記者 李雪麗
Filed under: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紅十字會, 香港, 骨髓, 吳志韜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November 29,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July 16,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July 14, 2008 by patricktam
Stem cell drive draws 260 possible donors
Kristen Thompson, Metro Vancouver
14 July 2008
Carolyn Tam is 260 steps closer to finding a much-needed stem cell match after a drive was held in Richmond yesterday screening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a bone marrow transplant that would save her life.The stem cell drive, which provided on-site testing to see if volunteers were compatible with Carolyn, was held at Canadian Martyrs Catholic Church.
It was the third drive put on by Vancouver friends and family of the Toronto woman, who has been battling leukemia for two years and desperately needs a bone marrow transplant, ideally from a Chinese donor.
There are only about 500,000 Chinese Canadians who are currently registered as donors.
Susana Junk, a childhood friend who helped organize the drive, said even if those 260 people aren’t a match for her friend, they will be in the blood donor registry and could be compatible with another person in need of a donor.
“This is not just for Carolyn, it’s for everybody,” she said. “The major thing we want people to do is register with Canadian Blood Services.”
Click here to register online today at OneMatch.ca to become a stem cell donor
Filed under: Mama/Carolyn In Media 媒體,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Canadian Blood Services, Carolyn Tam, OneMatch, Stem cell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July 14, 2008 by patricktam
Karen 阿倫呼籲捐骨髓救家宜

14/07/2008
文: 音樂組
莫文蔚(Karen)同學、溫拿歌迷譚家宜不幸患上急性白血病(血癌),生命危在旦夕,急需適合骨髓移植,Karen第一時間往驗血,譚詠麟亦呼籲大家幫手,挽救家宜一命。家宜早年和家人移居多倫多,07年患上急性血癌,曾接受化療,卻不幸於今年4月復發,醫生建議需在7、8月間找到合適骨髓移植,由於情況危急,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和太陽報愛心基金正協助家宜尋找合適骨髓。
溫拿采妮拍短片打氣
原來Karen和家宜是舊同學,當她知道好友命懸一線後,即第一時間往驗血,由於驗血報告未出,仍未知能否助家宜脫離病魔!而Karen亦在Blog上呼籲,以「令人心痛的日子」為題,指家宜的不幸遭遇,加上四川地震和緬甸災難,雖然打亂了她的思緒,卻燃點了她的使命感,希望喚醒大家的善心,幫助有需要的人。
由於家宜是溫拿歌迷,她的家人亦曾聯絡溫拿為家宜打氣,阿倫說:「溫拿5月去多倫多做騷時,佢屋企人聯絡過我,本來想安排家宜簽名會見面,但當時佢情況唔好,唔可以出院,結果佢朋友搵我,拍段短片叫佢加油,仲送簽名海報,鼓勵佢求生意志。」阿倫呼籲大家積極往驗血:「希望多人幫手,救番佢一命。」
由於阿倫是演藝人協會會長,據協會發言人表示,已聯絡了阿倫、Karen和楊采妮幫手拍短片呼籲:「由於阿倫姓譚,同姓機會率高,而采妮昨晚要去馬來西亞,出發前都拍短片。」而家宜弟弟表示,現時紅十字會設有專線,讓大家預約時間往驗血,希望盡快找到適合骨髓。
Visit your nearest HK Red Cross donor centre today and become a registered donor
Filed under: Mama/Carolyn In Media 媒體,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Alan Tam, Carolyn, 莫文蔚, 阿倫, Karen Mok, Leukemia News, 家宜, 東方日報, 楊采妮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July 14, 2008 by patricktam

血癌,一個光聽到已經令人聞風喪膽的名詞,一個令人感到 絕望的疾病,但多番與血癌搏鬥的譚家宜,並未因此而變得 消沉︰「其實我今次好驚,但我更加感受到,原來響外面有 咁多有愛心?人支持我!」家宜需要大家的協助,希望能找 到適合的骨髓捐贈者,延續其年輕的生命。記者王智報道 |
於香港出生的譚家宜,現居加拿大,她在上個月底,於家 人的陪伴下,剛剛渡過了38歲的生日。生日會沒有豐富的食 物,除了一個生日蛋糕,就只得一些白粥,因為正在接受化 療的家宜,受化療副作用影響而失去了胃口。她因為化療, 甩光了頭髮,而且身體甚為虛弱,但仍與家人聊天聊得起勁 。其胞弟家強表示︰「?次知道佢有血癌,好似我?仲驚過 佢咁!」但他亦知道,明年今日,此情此景可能不再復見。
38歲生日會只吃白粥
06年11月,家宜在一次普通身體檢查,偶然地發現血癌早 期徵兆。幸好發現得早,經過半年的藥物療程及化療,醫生 表示她體內的癌細胞已經消失。病好後的家宜,巧合地看現 一項為血癌患者籌款的馬拉松活動,她立即決定要去參加, 最後她不但跑完全程,更籌得1.5萬加幣(11.6萬港元)。當 時她向母親表示︰「我唔想只係取之於社會,應該要回饋社 會!」
不過,癌魔未肯放過這個充滿熱誠的生命,沉寂半年,又 再來襲。今次醫生告訴家宜,她的情況已經無法靠化療根治 ,一定要找合適的骨髓進行移植,但家宜家人的骨髓卻不適 用。
建立網頁尋適合骨髓
現時正進行化療的家宜,不但無法進食,還頻頻因為化療 而發高燒,上周她在升降機內突然暈倒,更是令家人擔心不 已,家強表示:「醫生冇話知家姐可以撐幾耐,但佢話化療 唔可以一直做落去,家姐?身體未必頂得住!」
為了家宜,家人四出奔走,在美加、香港及內地發起捐贈 骨髓的活動,又建立網頁,希望喚起全球的有心人士,前往 醫院進行配對測試︰「醫生說,有些人的骨髓較普通,二千 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適合作移植,但亦有人的骨髓較難配 對,只得10萬分之一的機會。我?搵過全球?骨髓庫,都搵 唔到適合?骨髓。依家要有10萬個人行動,先至可以畀到家 姐一個機會。」
紅會指驗骨髓安全不痛
家強呼籲姓譚及姓劉,又或者籍貫為廣東雲浮或客家興寧 的華人特別注意,因為據醫生所說,他們的骨髓最有機會能 助家宜脫險。其實在家強建立的網頁上,求助者的名字不只 有他的姊姊一人,「因為只要愈多人肯行做捐骨髓?登記, 就愈多人可以受惠,呢個亦係家姐?心願。」
許多人都以為,捐骨髓又痛又危險,其實都是誤解。本港 紅十字會就指出,有意登記作捐贈骨髓者的人,其要求是是 身體健康,年齡介乎18歲至60歲,院方只需抽出大約五毫升 的血液樣本,便可以基本得到其骨髓資料,如果不是有人有 需要,不用抽出骨髓,也不會痛,但登記者的幾滴血,卻隨 時為血癌患者帶來希望。有意捐贈骨髓的人士,可以致電 27101206,或親臨任何紅十字會輸血中心查詢。
Filed under: Mama/Carolyn In Media 媒體,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Carolyn Tam, 譚家宜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July 13, 2008 by patricktam


太陽報愛心基金東方日報慈善基金協助
血癌靚女求骨髓續命

Visit your nearest HK Red Cross donor centre today and become a registered donor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我救命恩人!」不幸患上急性白血病(血癌)的譚家宜,急須在短期內覓得合適骨髓才能保命。風華正茂的家宜原擁有令人羨慕的一切,包括甜美的樣貌、成功的事業,還有疼愛她的家人;可惜,來勢洶洶的血癌卻令家宜的生命進入倒數階段。家宜與家人為抓緊每一個生存機會,即使尋遍地球每一個角落,亦希望尋得合適骨髓,為家宜及每一個血癌患者,找到他們的救命恩人。
家宜生於香港、長於香港,早年隨家人移居加拿大多倫多後,才開展生命的另一章。身為室內設計師的家宜,現於多倫多一間建築公司任職項目經理,前途無可限量,不料死神竟於去年三月悄悄降臨。
加國已籌集逾3000樣本
家宜憶述,當時突然發現頸部腫脹,經檢查後證實為急性血癌,並於同期接受化療醫治。完成化療後,病情已受控制。堅強的家宜還打趣地向母親說:「血癌只係小小考驗,一切都會過去!」可惜,今年四月,竟發現家宜白血球過低,證實她血癌復發。醫生指必須接受骨髓移植才能保命,惜母親與胞弟兩人分別只有一半基因與家宜接近,即使勉強進行移植,仍須冒極高風險;但當地醫院尋遍全球華裔骨髓捐贈者資料,亦未能覓得合適骨髓。
胞弟家強為拯救姊姊,親為姊姊設計一個個人網站(www.savecarolyn.com),向全球呼籲捐贈骨髓。而譚母劉慕平則在溫哥華及多倫多等地舉行多個骨髓籌集活動,成功收集近三千個樣本,惜至今仍未能找到合適骨髓。
生日願望盼救更多人
六月二十九日剛剛為家宜三十八歲生日,家強特別拋下在港工作飛往加拿大,與母親一同為家宜慶祝,「我唔知呢個係咪家姐最後一個生日,我會珍惜每一日!」家宜在生日前夕仍須接受化療,在藥物影響下,一頭烏髮早已掉盡,此刻的她面色蒼白,並以微弱的聲線道出或許是最後一個生日願望:「雖然我最後未必能夠避得過死神,但我都希望骨髓捐贈活動可以令更多人關注,搵到骨髓資料第日可以幫到更多人!」
家宜現時病情危急,刻不容緩,太陽報愛心基金與東方日報慈善基金正協助家宜尋找合適骨髓,有意捐贈骨髓者可致電2710 1234與紅十字會聯絡,該會會先為捐贈者登記,並抽取少量血液作紀錄及配對,倘捐贈者的血液合,會通知捐贈者作骨髓捐贈。
Filed under: Mama/Carolyn In Media 媒體, Newspaper 報紙, TV/Video 電視 | Tagged: Carolyn Tam, 譚家宜 | 1 Comment »
Posted on July 10, 2008 by patricktam
Stem cells needed
Kristen Thompson, Metro Vancouver
10 July 2008 02:31

Photo courtesy of Susana Junk
Carolyn Tam, left, and Susana Junk. Junk is helping organize a stem cell drive to help Tam in her fight against leukemia.
The Vancouver friends and family of a Toronto woman battling leukemia hope a stem cell drive, being held on Sunday, will help find the rare and much-needed match their ailing friend requires.
Carolyn Tam, 37, has been battling leukemia since 2006, and is in dire need of a bone marrow transplant.
The problem, said childhood friend Susana Junk, who lives in Vancouver, is that Tam needs a donor of Chinese descent, which is difficult because ethnic minorities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the donor registry.
Junk said while Caucasians have a 70-85 per cent chance of finding a match, the likelihood drops to five per cent for Chinese patients because so few Chinese are registered as donors.
“Asians are not really too aware of the stem cell donating process,” said Junk. “It’s simple. Register not just for Carolyn, but for other people in her situation.”
Sunday’s drive will provide on-site testing and the opportunity for people to sign others up for the bone marrow registry.
A previous drive held in Vancouver on June 14 tested 820 people. On the same day in Ontario, 1,500 showed up at four drives.
Filed under: Mama/Carolyn In Media 媒體,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bone marrow, Carolyn Tam, Leukemia News, Metro News, Stem cell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June 19, 2008 by patricktam
應熱烈 逾2千樣本送美化驗
(本報記者)為多倫多血癌患者譚家宜而發起的全球華裔幹細胞登記行動,上周末及本周日分別在多倫多及溫哥華的活動中,共收集超過2,300個樣本,已經送往美國進行化驗,最少要兩周才會知道配對結果。由於化驗費用約為15至16萬元,目前尚欠8萬多元,希望熱心人士能夠繼續支持。小麗莎骨髓基金會主席王裕佳醫生表示,基於保密理由,該基金會並不知道化驗結果,亦不知那一位是配對譚家宜的骨髓;如果能夠找到適合的幹細胞,加拿大血庫將會直接聯絡捐贈者及受助者的家庭,以便安排手術事宜。這個全球華裔幹細胞的登記行動仍然繼續,香港將於7月上半月進行,預計收集6,000至8,000人登記,加上紐約及本國所得,可望達到1萬個樣本,在限期前希望為譚家宜尋獲適合的幹細胞。談到在周日的登記活動中,王醫生說市民的反應熱烈,原以為華裔父母會阻止子女前來登記,想不到眾多家長鼓勵子女參與捐贈,並攜帶他們到現場進行登記,場面令人感動。此外,是次的幹細胞化驗費用並非由加拿大血庫負責,每個樣本化驗費為60元,預計需要15至16萬元,所以該基金會在當天現場設立捐款箱,善長樂意捐助,共籌集4萬多元,平均每人捐助30元。目前仍要籌募8萬多元,在未來數周該會進行籌款運動,希望熱心人士支持。有意捐款的人士,請前往滿地可銀行,存入小麗莎骨髓基金會帳戶:39741016921。
Filed under: Mama/Carolyn In Media 媒體,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Carolyn Tam, 譚家宜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June 15,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June 13, 2008 by patricktam
 |
圖:治療血癌中的華裔女子譚家宜。(譚家親友提供)
|
溫哥華華裔社區募捐幹細胞救助譚家宜
【大紀元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廖青溫哥華採訪報導)為救助患血癌的華裔女子譚家宜,譚家親友和華人社區多個團體共同努力,將於本月14 和15日發起了在溫哥華、多倫多、紐約、三藩市和香港的全球募捐造血幹細胞的活動,希望以此為譚家宜找到適合造血幹細胞,同時也能夠為其他相同病患帶來生的希望。
溫哥華負責此次活動的鄭女士在接受本報採訪中表示,她和譚家已經是超過30年的友情,在此次活動之前,約在5月初,譚家的親朋好友已經通過媒體等各個渠道的向公眾求助,「當時反應都很踴躍,很多人都有去加拿大血庫登記。」但是由於加拿大血庫的運作程序較慢,很多人要等待4至5個星期才能夠完成測試程序。
鄭女士表示此次的行動得到來自多倫多的小麗莎骨髓基金會幫助,由該基金撥款在華裔社區進行現場測試。大溫華裔社區的人士,14日(本週六)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在溫哥華華埠中僑互助會、本拿比麗晶廣場二樓加拿大中國信徒布道會、烈治文佛光山3個地點均可登記捐贈造血幹細胞,「很多人都很想知道捐贈造血幹細胞的細節,我們每個現場都有義工醫生,可以為民眾解答問題。市民也無須等待,在現場馬上可以進行測試。」
37歲的譚家宜16 個月前,被診斷出急性白血病,經過為期5個月的艱苦密集的第一次化療後﹐她的情況暫時穩定下來並能夠出院。然而短短一年後她的血癌復發。如今譚家宜的主治醫生表示最遲在7月中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她才能度過生命難關。譚家表示目前情況刻不容緩,呼籲愛心人士立即行動,出手相救。◇
Filed under: Mama/Carolyn In Media 媒體,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Carolyn Tam, 譚家宜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June 11,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June 11,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June 11,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June 11,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May 11,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May 2,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May 2,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April 30, 2008 by patricktam
本報記者崔源明報道
華裔女子譚家宜今年4月7日在溫哥華慶祝過母親的生日後,告訴母親她血癌復發的消息。母親劉慕平聞訊彷彿晴天霹靂,即時改變小住溫哥華計劃,與女兒一齊飛到多倫多,一起度過未來化療的日子。
譚家宜的好友和親屬則分別在多倫多、溫哥華、香港和美國發動幹細胞登記運動,目前除了關注譚家宜健康的變化,更關注捐贈者能否排除語言障礙,在加拿大血庫成功登記。
現年37歲的譚家宜,4月初才來到溫哥華為母親慶祝生日,三星期後,卻要在多倫多瑪嘉烈醫院(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接受血癌復發後的首次化療。
譚家宜的好友鄭丹青說,譚知道血癌復發後,掙扎了好幾天才在長途電話中告訴她。譚家宜一向積極,表現堅強。鄭丹青現為譚家宜呼籲公眾登記捐贈幹細胞,凡符合資格人士,血庫才會徵求同意籲捐骨髓。
鄭丹青說,譚家宜在2006年11月證實患血癌,經過5個月完成化療,康復後為一個血癌研究組織籌募經費,個人籌得15,000元。2007年8月還到來溫市放暑假數周,那時在史丹利公園、北溫長途步行。想不到今年4月知悉血癌復發,甚麼人生大計和建築公司的工作,都要叫停。
譚家宜的舅父劉兆國移民後一直在溫哥華生活,他非常關心譚家宜的情況。劉兆國形容譚家宜「一會兒表現正常,但不一會就突然極為疲倦」。他指出,譚家宜每一兩年來一次溫哥華,愛吃美食,平日獨居飲食則很不講究,加上工作壓力,可能因此引致疾患。他形容譚家宜非常疼愛母親。
譚家宜沒有隱瞞病況,反倒樂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疾病復發。但家人並沒有合適的骨髓,因此透過接觸英文媒體尋求援助,也在互聯網設網站http://www.SaveCarolyn.com,呼籲捐贈者登記捐骨髓。
劉兆國關注的是,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Canadian Blood Services)不會急人所急,有負人們登記捐贈的熱誠。他解釋,網上登記之後,要等候3個星期,中心的員工才接觸及核實捐贈者身分,過程還要懂得一種官方語言,又不能找翻譯。即使有很多人願意登記,中心是否有足夠效率處理以及化驗,提高患者找到合適骨髓的機會,令人關注。
本報周二曾經致電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查詢有關情況,但至截稿時仍未獲回覆。
Filed under: Newspaper 報紙 | 3 Comments »
Posted on April 29, 2008 by patricktam
華裔女患血癌需骨髓移植 多市周二展開捐幹細胞登記
本報記者報道

多倫多華裔和少數族裔社區,將在這個星期展開新一輪的捐幹細胞登記運動,希望能夠及時找到適合的幹細胞,挽救居住在多倫多的譚家宜,以及其他的血癌病人。周二開始化療
今年才37歲的譚家宜(Carolyn Kar Yee, Tam)周二開始接受第二階段,為期6個星期的化療,以壓抑癌細胞的生長。譚母劉慕平表示,上星期三插胸管的翌日,就應該立刻進行化療,但醫生發現病人受感染,才被迫延期。
她說,普通人打噴嚏好平常,但對身體缺乏抵抗力的血癌病人就相當嚴重。醫生到周一才確定血液中的感染已經完全清除,於是決定周二開始化療。
由於化療會消滅絕大多數的癌細胞和抗體,也是病人接受幹細胞移植前所需要接受的準備階段。因此由現時開始至今年7月中,是譚家宜接受幹細胞移植的黃金時段,也是她身體最脆弱的日子。如果過了這段時間才找到合適的捐贈者,就要再次接受化療。6月29日是譚家宜的生日,如能及時獲得適合的幹細胞,會是她生命中最好的一份禮物。
譚母表示,女兒在2006年12月例行的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當時醫生評估她的發病指數在最高為10之中只是1.2,算非常低。她其後再次入醫院檢查,醫生認為只要5年內不復發就安全。誰知道尚未夠一年就惡化。醫生至今尚未能確定病因,家族中有人患癌症,但從沒有患過血癌;但她擔任地產發展商個案經理的職位,工作壓力非常大。
鼓勵更多青少年做捐贈人
譚母說,過去一年多以來心情如過山車,雖然憂心但未過慮,愛女只需要每兩個月驗一次血,算相當好。經過休息後也能夠恢復正常工作。今年1月血液的各項成分下降。但病情復發就未敢樂觀,因為醫生指譚家宜體內的癌細胞是新一代,侵略性比初發時的癌細胞強很多。
「小麗莎骨髓基金會」主席王裕佳醫生表示,他已經聯絡加拿大血庫,現時正等待答覆。不過無論如何,都會在這個星期展開宣傳活動。這次的社區推廣運動,主力是鼓勵更多青少年登記成為捐贈人。他們思想更開放,又有很長的捐贈期。小麗莎基金會成立於1990年,有很多人已經超齡,即使適合也不可以捐。況且北美洲的流動率高,基金會雖然不斷更新通訊資料,每年仍然有大約5%的流失率。
他認為,捐骨髓應該改稱為捐幹細胞(Stem Cell),因為抽骨髓會令人感到不安和恐懼,從而產生抗拒的心態。
多倫多的聖瑪嘉烈醫院是世界著名的癌症專科,該院目前有90%的幹細胞移植都是從血液中將幹細胞分離,毋須進行骨髓手術,希望可以令更多人樂於登記。
小麗莎基金會又支持成立臍帶血庫。幹細胞移植的要求比骨髓低,臍帶血的先天性條件更好。王裕佳說,現時私人儲存臍帶血的費用相當昂貴,每年要1,000至1,500元。但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臍帶血是廢棄物,何不好好利用。如果能夠由政府正式收集,不但免除私人負擔,更令人人都可以受惠,相信只要3至4年就可以有幾萬華裔的幹細胞可用。
加拿大血庫指出,需要接受骨髓移植的白人,有75%的機會找到適合的捐贈人,但亞裔只得15%。加國資料庫中的亞裔捐贈人只佔3.6%,與人口比例嚴重失調。登記的人愈少,病人找到適合配對的機率愈低;況且移民到加拿大的華裔,基因也會與原居地有所差別,不能夠單靠世界其他地區的捐贈者支援。
Filed under: Mama/Carolyn In Media 媒體, Newspaper 報紙 | Tagged: Carolyn Tam, 譚家宜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April 28, 2008 by patricktam
小麗莎基金籲華社 捐幹細胞救譚家宜

【明報專訊】人間處處有真情。為幫助患上血癌的多倫多華裔女子譚家宜(下圖)尋找合適「造血幹細胞」(Stem Cells)進行移植手術,「小麗莎骨髓基金會」昨日與譚的家人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在華社發起呼籲援助譚家宜的「造血幹細胞」捐獻運動。
「小麗莎骨髓基金會」主席王裕佳醫生(上圖)昨日在與譚家宜的母親及姑媽等開會後表示,今日將會聯絡負責儲存幹細胞資料的加拿大血庫,進一步研究如何在華人社區開展捐助譚家宜的運動;由於加國幹細胞資料庫中的華人捐助者較少,他亦希望藉今次事件,向華社宣傳及解釋有關捐助骨髓與幹細胞的真實情況。
他再次強調,有關化驗骨髓資料的費用是由政府支付;捐助者可通過抽血,從血液中透析出「造血幹細胞」而並非是抽骨髓,而健康的人在抽取幹細胞10日後即可補充回所失去的幹細胞。
曾經發起為多位加國華裔兒童「小麗莎」、「小哥頓」、「小愛瑪」等尋找骨髓運動的王裕佳醫生表示,小麗莎骨髓基金會自1990年成立以來,已為近20位華裔、印裔、猶太裔等人士發起尋找合適骨髓運動。
而為華裔血癌病患者尋找合適骨髓進行移植手術的運動很都不容易。他說﹕「目前中港台,加上美加的華裔骨髓庫資料合共約有30萬人,從中尋找能配對骨髓的成功率僅有二至三成,而理想中是有100萬人的華裔捐助者資料,那麼骨髓成功匹配的機率就能達到六、七成。」
王裕佳估計,小麗莎骨髓基金會成立以來,在加拿大建立的華裔骨髓資料約有5萬人,在香港發起建立骨髓資料庫資料近10萬人,而受小麗莎骨髓基金會的間接影響而在台灣、中國大陸成立的骨髓庫資料,分別有5萬人及逾1萬人,美國亦有約5至10萬的華裔骨髓資料;相對其他族裔,華裔骨髓庫的資料仍然偏少。
Filed under: Newspaper 報紙 | Leave a comment »
Posted on April 27, 2008 by patricktam
Posted on April 11, 2008 by patricktam